失眠是指以经常而持续的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困难导致以睡眠质量不满意为特征的睡眠障碍。因为长时间对睡眠效果不满意,许多患者容易伴有焦虑和抑郁等问题,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治疗此类疾病,笔者常采取抓主症、灵活选用经典方以取效,现总结验案一例如下。
袁某,女,62岁,2025年7月3日首诊。主诉睡眠障碍伴焦虑抑郁3年余。3年前,患者因家庭变故出现睡眠障碍,具体表现为入睡困难、梦多、容易惊醒,容易莫名紧张,害怕独处,日久出现莫名焦虑、抑郁,于某市精神卫生中心诊断为“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状态”,给与盐酸曲唑酮片、枸橼酸坦度螺酮片、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服药后上述症状有所改善,但是整体情况改善不明显,后又多方寻求中医调理,查阅所选主方,多以逍遥散、越鞠丸、麻黄附子细辛汤等为底方,仍收效不显。刻诊:神志清楚,少神焦虑貌。自诉入睡困难、梦多、易惊醒,情绪波动大,容易汗出,经常莫名紧张、烦躁,害怕独处,时有打嗝,纳食欠佳。舌质淡,有齿痕,舌苔薄白,脉弦细。既往有慢性胃炎伴糜烂、反流性食管炎病史多年。
西医诊断: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状态。
中医诊断:不寐,郁证。
辨证:心脾两虚,心神失养。
治法:健脾养心,安神助眠。
处方:百合30g,生地黄18g,醋延胡索15g,紫苏梗15g,炒栀子12g,淡豆豉24g,龙骨24g,牡蛎30g,甘草20g,浮小麦60g,大枣24g,珍珠母30g,煅磁石30g,琥珀3g(冲服),党参24g,麦冬18g,醋五味子9g,麸炒白术18g,茯苓30g,陈皮12g,姜半夏15g,夏枯草30g,柏子仁30g,熟地黄30g。3剂,每日1剂,午饭后、晚饭前、睡觉前1小时分别服用1次。
7月9日二诊:患者走进诊室,满面笑容,并带领一名失眠患者前来就诊。告知服用中药后效果特别好,服药后当日睡眠近10小时,且起床后感觉仿佛才过数分钟,自此顿感神清气爽、心境豁然开朗。
7月16日三诊:患者述服药后效果非常好,且未出现反复,故私自将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减少剂量服用,目前已经减量服用6天,一切如常,各类症状均未出现反复。舌质淡红,舌苔中根部黄厚,脉弦细。考虑到基本病机并无改变,继续在首诊方基础上加醋香附15g。3剂,每日1剂,午饭后、晚饭前、睡觉前1小时分别服用1次。
8月27日随访:告知睡眠完全恢复正常,现按照某市精神卫生中心意见逐步将西药减量,以最小剂量维持,目前处于持续恢复当中。
按 本例患者因睡眠障碍伴焦虑抑郁3年余就诊。接诊得知患者既往素有胃疾,脾胃虚弱;后又因家庭变故暗耗心血,导致心神失养,出现睡眠障碍,日久则形成心脾两虚、心神失养之候,而诸症从生。故治疗时,以健脾养心安神为基础,再根据患者兼症灵活加减调治。
方中党参、麦冬、五味子即生脉散,以益气养阴;党参片、麸炒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姜半夏即六君子汤,以健脾益气。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患者兼症灵活调治。《伤寒论》记载:“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金匮要略》记载:“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故笔者选用百合、生地黄,取百合地黄汤之意以补益心肺、养阴清热。选用炒栀子、淡豆豉,取栀子豉汤之意以清热除烦,宣发郁热。选用甘草片、浮小麦、大枣,取甘麦大枣汤之意以补益心脾。再加龙骨、牡蛎、琥珀与甘麦大枣汤配伍以重镇安神。《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云“恐畏不能独自卧,胆虚气怯用仁熟”,选用柏子仁、熟地黄,即取仁熟散之意,以滋养阴血、养心安神。同时借鉴广东省名中医胡世平经验,以姜半夏、薏苡仁、珍珠母、磁石治疗顽固性失眠且易早醒者。此外,姜半夏与夏枯草配伍以安神助眠,醋延胡索、紫苏梗调畅气机。整个处方主次分明,标本同治。患者服用后顿感神清气爽、心境豁然开朗,后继续以前方为基础调治而愈。(廖成荣 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 王琳 重庆市垫江县曹回镇卫生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瑞丰配资,在线股票配资排名,在线股票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