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胆结石虽看似顽固难消,但其实也是可以化解的。 中翳认为,胆结石的形成与体内诸多病理因素密切相关,当人体脾胃运化失常,内生湿热,或是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影响胆汁的正常分泌与排泄,又或者饮食过于肥甘厚腻,让体内痰浊滋生,种种因素作用下,胆汁中的一些物质就会逐渐沉积、凝聚,终形成胆结石。
图片
虽说都是胆结石,可也存在不同类型,成因各有差异。 肝郁气滞型:常因长期情绪压抑、焦虑,致使肝气不能条达舒畅,胆汁疏泄受阻,气滞则津停,进而聚而成石,这类患者往往还伴有胁肋胀痛、善太息等表现。 湿热蕴结型:多是由于过食辛辣油腻食物,脾胃运化失司,湿热内生,蕴结于肝胆,煎熬胆汁,结为结石,常出现口苦、咽干、恶心、右上腹疼痛且拒按等症状。
图片
瘀血阻滞型:或是久病入络,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阻,或是跌打损伤等因素影响气血,使得胆汁与瘀血相互搏结,终形成结石,患者可能会有胁肋刺痛、痛处固定不移等情况。 气血亏虚型:多因先天体质虚弱,或者久病之后耗伤正气,气血不足,推动无力,胆汁排泄无力,杂质易于沉积成石,常伴有面色萎黄、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等现象。
图片
在实际诊疗中需依据每个人具体的状况和体质特点,灵活变动方剂的剂量与组成,遵循 “一人一方” 的原则
图片
》案例分享:之前有位女士,因右上腹反复疼痛,向右肩部放射,且伴有恶心、厌油腻、腹胀前来问诊。疼痛有时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自己感觉口苦口干,做检查发现胆囊内有多发结石,直径约 1.6cm。 经过辨证属于湿热蕴结兼肝郁气滞,治疗应以清热利湿、疏肝利胆、化石为宜。
图片
出方如下:茵陈、柴胡、黄芩、金钱草、海金沙、郁金、延胡索、枳壳、木香、大黄、鸡内金。 茵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为治肝胆湿热要药;柴胡疏肝解郁黄芩清热燥湿,二者配伍可疏解肝胆郁热;
图片
金钱草、海金沙清热、通淋排石,对于胆结石有很好的化解作用;枳壳、木香行滞,使气行则石易化;大黄通腑泻热;鸡内金消食健胃,又能化石消坚。
图片
诸位相互配合,共奏利胆排石、清热利湿之效。上面方子虽好,但一定要在专业中医指导下用药。中医讲究一人一方,每个人的症状不一样,用药也是不同的,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瑞丰配资,在线股票配资排名,在线股票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