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是一盘巨大的棋局,那么每一步都带着血与火的味道。而引发这盘乱棋开局的,是张角那一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惊雷。别看这口号喊得简直像是豪杰争霸的开场白,其实背后,是无数底层百姓活不下去的惨状。
东汉末年,老百姓的日子,简直是“苟延残喘”。天灾、苛税、贪官污吏轮番收割,连呼吸都觉得憋闷。这个时候,张角三兄弟横空出世。一召唤,百万头缠黄巾的农人就像秋风扫落叶般揭竿而起,把汉城门都给震松了几分。
但造反向来是个高风险投资。黄巾军主力虽然雷霆万钧,但在官军与地方豪族的围剿下,很快就土崩瓦解。可这泼出去的水,一时间根本收不回来。黄巾余部像洪水中的浮木,各自飘零,插在哪片水域都掀起三寸浪来。
谁都没想到,这拨原本被贴上“蛾贼”标签的家伙,有的竟成了三国擂台上的狠角色。这些人,有的脱胎换骨成了生死至交,有的混进了逐鹿中原的大军,有的折在风雨途中,还有的突然消失,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蜀汉阵营中,有两个最值得说道的,就是周仓和廖化。
说起周仓,熟读《三国演义》的朋友估计都有印象。这家伙出场总带着一股横练的野劲,两臂千斤,虬髯怒张,活脱脱一个山里出来的莽汉。偏偏,这个人在黄巾溃败后,转头就给关羽当了“小弟”,而且一当就是一辈子。
周仓可不是一般的“厨房兄弟”。长坂坡关羽单刀赴会时,他在大乱军中抢下曹操的“的卢”马,临水一跃,救了刘备的命。这要是搁现在,妥妥是逆袭剧主角的模板。水淹七军,他一把把魏国悍将庞德活捉,吓得曹操一夜难眠。可真到了大厦将倾那一刻,麦城之围,余路尚存,周仓却选择和关羽一起赴了死。
忠义这俩字,周仓身上燃到了极点。有人说,一个人活成一面旗帜,很了不起。周仓就是那样的人,只不过这面旗帜,最终随北风而去,留下一段英雄末路的叹息。
廖化又不同。这位蜀汉的“钉子户”,出身也在黄巾里。《三国志》直接说了,本名淳,襄阳人,曾做过关羽的主簿。从登场时起,他就像一块老树皮,扎根蜀汉。关羽失荆州,廖化东吴被俘,但他愣是装死给混了回来。
诸葛亮北伐,姜维九伐。廖化从后勤搬砖到马前冲锋。活到了蜀汉灭国,他都没下过线。这种“柿子树都成材,他还在打仗”的生命力,别的猛将可比不了。
有一说一,廖化并不以猛将著称,他的拿手好戏是坚韧、耐熬。到了姜维感叹“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晚期,廖化还在咬牙挺住。这是什么?这叫命比纸厚,忠诚比山高。
轮到曹魏这头,黄巾的余波同样不可小觑。最抢眼的,就是青州兵。
别看青州兵这个称呼听着平平无奇,它的根底,就是黄巾军的大批余部。《三国志·武帝纪》说得明白:“受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换句话说,曹操一口气捞到了三十多万“武装难民”,直接从解放区变成编制内。
别小瞧这三十万。能在黄巾风浪活下来的,哪一个不是刀头舐血,胆子比城墙还厚?这些青州兵成了曹操的铁军骨干,从兖州打吕布到官渡鏖袁绍,比哪个嫡系都要给力。虽然史书对青州兵的将领讳莫如深,搞得后人难以点名,但可以想见,能管理住这帮刺头的,必然非庸才。
靠着青州兵的悍勇,曹操起家才顺风顺水。有时候,谁能用好原本的敌人,谁就能赢下一局大棋。
说到名字响亮的曹魏猛将,何曼是个另类。他本是黄巾的子弟兵,号称“截天夜叉”,活跃在汝南、颍川一线。演义里,何曼和曹洪大战五十合,分不出胜负。曹洪最后使出拖刀计,把他掀于马下,结束了他的传奇。一个猛士的终点,就是在铁与火的碰撞中谢幕。他的死法,就是黄巾许多悍将的缩影:逆天而行,终归苍凉。
再往下看,是一悲一喜的两位——管亥与张燕。
管亥不是三国大佬。但演义里交待得淋漓尽致:围攻孔融,力压群雄。连关羽都要和他拼上数十合。这场“地头蛇”对“武圣”的较量下场早就写好了。管亥虽败无悔,力战身死,那种憾事到最后只剩下叹息。
张燕却是个例外。正史有载,这位黑山军首领,从河北、太行一路混到朝廷安国亭侯。部众百万,号称割据一方。先后依附袁绍和汉朝,最后见曹操占了上风,张燕认清形势,主动投降,领了个将军封地,甚至子嗣都能世袭爵位。黄巾余孽里,论政治嗅觉,无人能及张燕。
你要说管亥是破釜沉舟,张燕就是打太极高手。都是黄巾出身,一个落幕在沙场,一个安享晚年。这时代,命运转弯的速度,比黄河决口还快。
仔细看,这六位出身各有参差,却全都在三国舞台上打得风生水起。比如蜀汉,有周仓的忠,廖化的韧。这两位,把草莽血气从“造反”磨成了“忠义”。他们的生死去留,是蜀汉精神谱中的铁钉,把底层出身的气节刻进了丰碑上。
反观曹魏,靠着青州兵的汹涌洪流安天下,张燕黑山军的归顺更是压舱石。他们的勇悍为曹操横扫北方出奇制胜提供了底牌。别看这些人被统一叫做“青州兵”,但每一波悍将背后,都是一场场血与火的试炼。
何曼、管亥则是另一种命途。他们拼命逆行,在曹操、关羽这些历史巨人的锋刃下殒命。不过,正是这份铤而走险的气魄,才是黄巾烈火燃烧出的“灰烬里的星光”。
有人总结三国,说是英雄豪杰的舞台。其实底层造反、草莽出道才是乱世最真实的推手。这些名不见经传的猛将,就是三国历史的“钢筋水泥”。他们翻云覆雨,有的扶起新帝,有的捧出新王,有的倒在血泊中。没有他们,权贵们的盛世江山,连个像样的地基都没有。
再往深里想一点。无论是哪一方,只要把这些“造反过”的猛人用在刀刃上,局势就能翻出新花样。周仓、廖化,是刘备坚定的左膀右臂;青州兵、黑山军,就是曹操背后的大功臣。“蛾贼”与“忠臣”的距离,有时候,不过隔着岗位的一道缝。
历史的走向,往往不是由那些生来高贵的人决定的,而是由一群被逼到极限的普通人一次次选择、一次次冒险、一次次归顺或抗争,最终硬生生拼出来的。
从黄巾的烽烟到三国的烽火,这些人是跑不了的底色,也是静默的见证。碎石成墙,草木成林。张角的一声呐喊,回响了几代人。今天我们再回头看,才知道黄巾风暴的后劲,比史书记载更悠长。他们用自己的浮沉,写下了三国史上最难抹去的印记。
你要问未来还会不会有张角、周仓这样的人?我只能说,只要有无路可走的人间,就不会缺这样的逆流和反转。这才是历史最真实的温度。
瑞丰配资,在线股票配资排名,在线股票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